organized by Justin


大家對於這種Progress bar應該不陌生吧,只要在電腦上安裝軟體或是系統需要長時間執行某個程序時,常會運用progress bar這類元件來提供使用者訊息與視覺上的回饋。Carnegie Mellon大學做了一個有關於progress bar的研究,他們設計出九種不同函數的progress bar,測量使用者觀看時的心理感受,詳細的內容與結論如下:



來自 CMU 的研究,他們在 UIST 2007 上面發表了一篇名為 Rethinking Progress Bar 的研究,他們發現不同的進度表現方式,使用者感受的確會有所不同,恩,聽起來真是廢話,不過如果只有這樣子的廢話的話,應該是上不了 UIST。他們研究了九種不同的進度表現方式,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:

測試顯示的結果告訴我們,凡是曲線中有明顯停頓的,使用者所感知的進度都比較慢,而進度中一直在加速的,使用者都會覺得進度走得很快。研究者們還指出雖然一個穩定的系統應該使用線性的進度條,但是如果能應用加速型的進度條,確實能小幅地改善用戶體驗。但是當進度並不能被準確測量時,進度條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,實際情況下可以選用不斷重複的動畫來代替。

恩,所以,下次設計 progress bar 時,請讓它不停的跑,然後讓它越跑越快…反正人的感情是很容易被欺騙了。

順道一提, 九種 progress bar 為:
o 線性 (Linear):遞增率是常量
o 前停頓(Early paus):類似於線性,但在25%進度附近進度遞增非常慢
o 後停頓(Late paus):類似於線性,但在75%進度附近進度遞增非常慢
o 慢速波狀曲線(Slow wavy ):速度時快時慢,整個過程有3個週期
o 快速波狀曲線(Fast wavy ):類似於慢速波狀曲線,但波長很短,有很多週期
o 平方曲線(Power):進度的遞增率不斷在增加,也就是一開始很慢,隨後越來越快
o 反平方曲線(Inverse power):和平方曲線像反,一開始很快,隨後越來越慢
o 快速平方曲線(Fast power):類似於平方曲線,只是進度的遞增率更高
o 快速反平方曲線(Inverse fast power)和反平方曲線類似,只是進度的變化率更大
(Source: UIUI)

Progress bar 在flash上的呈現就顯的有趣多了,很多flash設計師在設計讀取畫面時就費了不少功夫,這裡順帶分享另一個網站 - Pretty Loader。這網站提供使用者上傳自己辛苦設計出的flash loader,藉由每個loader去load下一個人的loader,整個概念還挺有趣的,網站也有螢幕保護程式可以下載喔。

0 comments: